返回留学新闻

上海爸爸送4个孩子进耶鲁、斯坦福、沃顿,他却说:没有天生学霸,关键靠“鸡”对方法!

  • 2022-12-23
  • 学美留学
  • 459人已读
【导语】在上海家长圈里,张爸一家堪称“魔都鸡娃典范”:老大:2018年从Milton到宾大沃顿本科录取,今年研究生入读...

在上海家长圈里,张爸一家堪称“魔都鸡娃典范”:

老大:2018年从Milton到宾大沃顿本科录取,今年研究生入读斯坦福大学;

老二:初升高就进了全美最顶尖的安多福学校,当年同时拿到Milton、Hotchkiss等Top10寄宿美高录取,而在刚刚结束的美本早申季,成功脆录耶鲁大学(该校今年仅录取10余位中国孩子,国内仅7位);

老三、老四:分别就读于埃克塞特和上海美国学校。

*三个孩子都是从上海申请到美高、美本的。

而张爸本人也是大学霸一枚。硕士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,曾任2届耶鲁校友会副会长,两次接受CCTV专访,出版多本畅留学畅销书:《藤校精英养成记》、《留学真经:走进美国高中》等。

当然,张爸更为人所知的,还是他“美国留学教父”的身份。从1996年开始创办的学美留学,26年间帮助成千上万名学生录取包括「哈耶普斯麻」在内的美国知名大学和顶尖寄宿高中。

就在今年早申季,学美的学生不仅斩获耶鲁(2枚)、JHU、西北、布朗、康奈尔、CMU、纽约大学(7枚)等好成绩,其中包括北京公立国际部唯一耶鲁录取(A Level课程),和上海世外布朗录取。

能同时把学生和女儿都培养成材,张爸的教育经,我们要好好取一取。因此在早申放榜的第一时间,编辑部连线了张恒瑞先生,而开场话题必然是:

“女儿们也太厉害了!怎么能都这么学霸呢?”

而张爸的回答出人意料:“我家女儿绝不算很聪明。我也认为没有天生的学霸,大部分的学霸都是从小一点点养成的。”


1、没有天生的学霸,家长要“鸡”对方法

我们家孩子都不是天生的牛娃儿。不过从小开始,我和太太就达成共识——不管其他事情多重要,小孩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最重要的。

这也和家长自己的认知心态息息相关。比如我知道有些家长是比较重视考试,但忽视作业的。

比如要带小孩出去聚会、吃饭,即使知道有作业,也会放宽要求:作业可以回来再写,跟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玩吧!上海家长可能更多是说,作业没关系,赶紧去参加奥数班,兴趣班,补英语,殊不知父母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。

一次两次下来,孩子们就会觉得,似乎作业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

像我们家里4个孩子,从老大小学一年级开始,都是一定让她先把学校的作业高质量完成,再去做任何其他事情(课外活动、休息、社交等等)。

这是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,这样到了初中、高中(作业计入GPA),她们脑子里就有一根弦——作业很重要。

否则每个孩子都是有惰性的,一定会能拖则拖。

至于说成绩要求,从小学一直到孩子去安多福、埃克塞特,我们的要求都没变——达到90分

有孩子的家长一定知道,现在90分对于小学来说是很轻松的,初中的时候是还不错,到了高中9年级以上能一直保持,就是非常棒了。

当然如果孩子1-2次小考没有到90分,我们都能理解,找到原因调整状态,期末成绩能达到就可以。

图片

当然,因为我和太太都是做留学的,孩子们耳濡目染也知道世界上有哈佛、耶鲁、斯坦福这样的好学校,她们心里是有憧憬的。

这样一来,孩子们的目标很明确,有好胜心,又知道方法(努力做好每天的作业、考试),这些观念深深刻入她们的脑海里了。

其实现在小孩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她们通常对自己的期望都是蛮高的(即使不说出来),但又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去达到目标,再加上父母经常在旁边唠叨,导致叛逆、心理健康出现问题。

我们家则是“约法三章”:要么目标放低,要么努力达成,如果定的目标太高达不到,反过头来生自己和父母的气,这是弱者的表现。

△老大(右)和老二(左)在Milton的合照,如今已经是斯坦福研究生和耶鲁准大学生啦


2、从老大进宾大沃顿,到老二被耶鲁录取 5年时间里,中美高中都越来越卷

我们家老大是2018年从米尔顿到宾大的,如今老二也很幸运早申就拿到耶鲁录取了。5年之间,美国精英私校真的越来越卷了

就拿国内家长比较耳熟能详的乔特中学(Choate Rosemary Hall)来说,今年这一届有28%的学生(60人左右)GPA在4.0-4.3,也就是说他们的成绩在全A到A+。

而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,该校毕业生中仅有13人的GPA是大于4.0的。从13人到60人,全A生足足增长了4倍多

因此,我大女儿读美高的时候,我是一直到10年级下学期,都没有操心过她的成绩。毕竟那时候全A的人很少,偶尔失误也是正常。可现在只要不是全A,孩子感觉就已经是乌云压顶了

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美高,国内也是一样的。比如今年上海美国学校GPA3.9/4.0以上的学生已经超过25%了。所以说,没有地方是不卷的,大家只能用正面的心态去迎接挑战。

我家老二的高中四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,遍布荆棘。用她自己的话来说:“我人生中最错的一次体会,就是刚来安多福的时候,觉得在安多福学习生活怎么这么简单。”

因为知道自己要“每**都努力才能实现梦想”,9年级刚进入高中的时候,她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和专心读书。结果自然是取得了好成绩,不过也是有代价的——整整一学期基本上没有下水训练。

第二学期开学考校游泳队的时候,成绩退步了10秒,没能进游泳校队1队

而这仅仅是挑战的开始,因为紧接着就是2020年的全球疫情大爆发,读美高的孩子们纷纷回国网课(老二进游泳队的计划也只能等到11年级)。

她是个坚韧的孩子。我记得老二的10年级的几乎每**,是在日夜颠倒上网课,然后第二天一早就泡在泳池里训练中度过的。幸好,等到十一年级第二学期,她顺利考进游泳队1队了,而且还成了队里的主力选手

11年级可以说是最忙的一年。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游泳队的训练之外,她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,包括舞蹈、心理社等等,去争取一些leader的职位。毕竟,在安多福这样的顶尖美高,你不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好学生。

但除此之外,她只在去年暑假参加了哈佛大学为期6周的学分夏校(确定专业兴趣),以及在今年暑假做了一个完整的科研(专业深入探索),我们帮他找了一个美国教授,花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一本大学心理学的教科书,并做相关主题的文献综述研究。

这也是5年间申请美国大学的重要变化。我记得我大女儿申请的时候,专业真的仅限于探索就可以了,但现在需要在某个领域有相对深入的研究,挑战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,并且未来到大学还会持续探索下去

3、父母千万不要“添乱”课外活动太多反而害了孩子

钢琴、小提琴、舞蹈、游泳、网球、排球、画画……女儿们小时候的兴趣活动特别广泛,那是兴趣培养的探索期。

等到年级越来越高,我们就要做收缩,比如老二专注于游泳,老大和老三专注于排球。

大家有没有发现,在老二完整高中4年,我们并没有给她加很多活动、竞赛

包括她经常会问说爸爸我要不要申请某某活动,我都会反问她:

你有没有时间写申请表?

你觉得申请到的可能性有多大?

申请上之后你有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投入?

等等。然后交给她自己决定要不要做这项活动。

申请这件事上,量力而为非常重要。而我们做父母的,尤其是要控制自己焦虑急切的心,不要给孩子乱加太多所谓“高含金量活动”。

我今年的另一个学生,从北京公办国际部的A Level班申请上耶鲁大学

他是一路公办读上来的,初二才学雅思,第一次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。他考进的是A Level班,他们学校最强的是AP班。他自己的目标是牛津大学,而他爸爸一开始给他定的目标则是伦敦政经。

我是从孩子8升9开始带他的。但那时候我就发现,这个小男孩脑子里藏着很多哲思。他从小喜欢阅读,自然是中文阅读,后来英文好了之后,我们也引导他做英文阅读。

其实他在高中几年做的事儿也特别纯粹。学习保证成绩、考雅思/托福/ACT目标高分,保证阅读与写作

但以上每一件事情,他都非常认真对待。想想一下从零基础到最后雅思考到8分以上,托福115,ACT拼分36,这个过程中,他得付出了多大的努力。以至于我有一次问他:你觉得托福和雅思考试有什么区别?

他笑笑回答:没什么区别呀!就是背单词做题,把所有不会的知识点努力搞懂了就行!他这种做事情的专注度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,我都非常尊敬。

但与此同时,在申请前,他爸爸也非常焦虑地问我:学校老师、升学指导都在关心说会不会活动太少了。要不要再多搞点竞赛之类的活动,毕竟周边的同学都在搞

我说真的不用了。我们回过头来分析,这个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阅读写作,平时自己也会在网络上发表学术相关文章,难道你要让他不去自己写喜欢的东西,反而花时间去参加竞赛,只为了在活动列表里增加一个约翰洛克写作竞赛吗?

当然他也做了该做的活动。和我女儿一样,这位同学今年暑假上了一个学分夏校,我也帮他找了教授做社会科学相关的科研课题,然后他还有准备了美国USAD学术十项全能比赛。

参加USAD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,因为他比较晚组队,而且A Level学生可能整体相对没有那么学霸,所以他的那队没有晋级。最后他是以个人成绩一直打到全球赛。

(补充一下为什么要做科研的问题。科研并不是为了成为活动列表中的一项,而是一次完整深入的专业探索。尤其在文书中提到专业兴趣的时候,会更加言之有物。今年耶鲁小文书有一个主题是关于学术领域感兴趣的话题或想法(Tell us about a topic or idea that excites you and is related to one or more academic areas you selected above. Why are you drawn to it? ),这两位学生能写得非常好,就是因为科研经验的积累。)

为什么高中的活动一定要做“减法”?很简单,每位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一个学生把活动塞得很满,最后GPA从第一名变成第三名、第五名,大家觉得哪个更重要?

同样,如果一个学生ACT极有可能考到36,但是你说因为要做很多活动,无法再多做准备了,最后只有34,大家又觉得哪个更重要?

说句题外话,我曾经的学生姚思为,她老爸是任正非,可人家照样也是托福120,ACT36。

所以说,申请大学,硬条件一定要先尽力达到顶级,然后再拼软实力。


4、早申看运气,RD看实力

关于早申,有一位家长分享的观点还蛮形象的,也有一定道理。说美国大学早申是提前把“需要照顾”的学生招进去

比如校友子女(legacy)

父母从该学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,甚至祖父母、父母、兄弟姐妹三代都是毕业于这所学校,并且一直给学校支持和捐赠。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国内学生中也越来越多了。

比如运动特招生

我们今年也有学生被布朗大学游泳队特招,但是这个赛道和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。我女儿是学校游泳队主力,代表学校参加新英格兰联盟比赛,并获得全联盟第10名的个人成绩,但如果不能被特招,这些都仅仅是你的课外活动而已。

再比如弱势群体、第一代大学生

这几年美国大学录取越来越“政治正确”,很多学校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从原本的12%增长到接近20%。当然此外还有种族、国籍、家庭收入等多方面的考虑。

这些“需要照顾”的学生,却直接挤占了我们中产家庭优秀学生的宝贵的名额,尤其是在早申请阶段,能顺利下车的都是超级幸运儿。

那么到了RD阶段,每个学生都可以藤校、Top10都申请一遍,也就到了撸袖子拼实力的时候。最后,也给学生家长们一些实用的建议

关于成绩

12年级上半学期的成绩千万千万不要退步;

关于文书

不要过于情感抒发,也不要想着去讨好招生官口味,更不要找个机构代写文书,要写真正关于自己的故事。尤其是小文书,一定要聚焦题目,条理越清楚越好!

最后,如果家长们的目标是爬藤,一定要找个靠谱的顾问做至少2年以上的长线规划。12年级临时抱佛脚能进大藤的概率微乎其微。

12月24日开始,学美会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早申发布会活动,更有机会直接和张恒瑞先生面对面沟通美国大学申请、长线规划、教育培养等话题。

发布会主题

2023届早申请趋势总结

ED被Defer怎么办

ED2和RD申请的注意点

学美早申请阶段成功案例分析、分享

2024、2025、2026该如何提前做好个性化的规划

发布会时间

上海站:2023年1月14日 13:30

北京站:2022年12月25日 13:30

深圳站:2023年1月2日 13:30

线上直播:2023年1月7日 19:30

主讲人介绍

张 恒 瑞 先 生

学美教育创始人&首席顾问

美国耶鲁大学毕业,曾任2届耶鲁大学台湾校友会常务副会长;被媒体誉为“美国留学教父”;两次接受CCTV专访,被称为“为梦想插上翅膀的人”。留学行业内领先被百度百科收录的专家。创办的学美留学是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留学咨询公司。

张恒瑞先生作为从业已有26年的留学规划指导老师,有着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:

大女儿:2018年录取宾大沃顿商学院本科,毕业于米尔顿中学,2022年研究生录取斯坦福大学

二女儿:就读全美排名第一的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·安多佛,早申录取耶鲁大学 Class of 2027

三女儿:就读全美排名第二的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·埃克塞特

小女儿:就读上海美国学校

出版多本留学畅销书:《选择决定命运》、《智取常春藤》、《留学真经:走进美国高中》、《藤校精英养成记:步步为赢的美国名校升学路》等。


  • 上海

    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515号静安嘉里中心办公楼一座1809室
    电话:021-62487799

  • 北京

   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号银泰中心写字楼C座10层1002单元
    电话:010-65066978

  • 深圳

   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9号NEO大厦B座28EF
    电话:0755-33002206

联系我们

400电话:400-820-0859         预约电话:021-62487799

Copyright © 2006 - 2024 学美留学 版权所有.   京ICP备17012486号

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